這是一群在幕后為地鐵工程奉獻力量的年輕人。
他們凌晨天不亮時前往地下工作,吃飯也是在隧道里,有人坦言,每天最大的愿望是看一看太陽。他們是盾構機駕駛員和維保員,他們打通隧道,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提供先決條件和運行場所。
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公路橋梁和市政工程施工的國企,其下轄的坐落于合肥長豐縣的軌道分公司,專注地鐵建設相關業務,實現地鐵管片智能制造。
這是一家年輕的單位,也擁有著一支“青春戰隊”。軌道分公司現有員工142名,黨團員70余人,平均年齡不到27歲,多次刷新建設速度、提升工藝流程,先后獲“安徽省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安徽省軌道施工領域首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工地”等榮譽稱號。
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管片被運往地下,沿著墻壁“嵌入”成一個環形,構成了地鐵隧道。加工鋼筋籠穩定內部結構、放置進生產線進行混凝土澆筑、振搗成型、表面初抹和精抹、養護……然而,生產一片管片,是極為精細復雜的過程,每個環節都有講究。
1991年的曹玄是軌道分公司試驗室負責人,也是QC小組的領頭人,團隊5位年輕人負責原材料檢測、成品檢測、創新提效研發等。他們從地鐵盾構管片源頭開始跟蹤和打磨質量,一直到成品管片出廠。
他記得,去年7月分公司基地試生產時,單位從項目上抽調來年輕人組成管片生產隊伍,大家邊學邊做,去省內外的管片廠學習請教。根據管片型號、尺寸,大家購買不同的模具,引進先進鋼筋儀器,有一位年輕職工天天蹲在儀器前面觀察組裝流程,就這樣持續了一個月。
一開始,團隊缺乏經驗,控制不好混凝土配合比和外加劑摻量。一幫小年輕卯足了勁,有人24小時住在板房里,抱著規范圖紙學習,提升工藝技能。最終,經多次試驗,成品的精度、美觀度和質量大幅提升。
去年,7月19日,安徽路橋公司第一片管片出廠。大家新奇又激動,他們完成了對新事物的探索,很有獲得感。
目前,廠內打造智慧系統實現管理智能化,每一片管片都有專屬電子標簽,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生產管理全過程可視化、管片質量可追溯、數據分析智能化。
管片是地鐵施工的物料基礎,同時,施工人員要高質高效打通隧道,讓一片片管片在地下“安家”。這背后離不開盾構機的功勞。
軌道分公司盾構駕駛員安朋飛2018年來合肥地鐵四號線1標實習時,第一次見到盾構機,他被眼前這個龐大的機器吸引了,他決心要駕馭這個復雜的家伙。
盾構機包含刀盤、拼裝機、輸送機等子系統和零部件,實現開挖切削土體、輸送渣土、拼裝隧道襯砌等功能。盾構機在地下掘進,駕駛員根據坐標和數據校準和調整盾構機前進的姿態、同時注入泡沫和分散劑改良“軟化”土體,是個技術活。
第一次操作時,安朋飛很緊張,生怕把機器弄壞了,師傅和工友不斷鼓勵他。下班后,他自學渣土改良、姿態調節等知識。沒事時,他待在駕駛室里,了解操作性能,尋找參數與參數之間的聯系。
一段時間后,他開始獨立駕駛盾構機推進,逐漸得心應手。他和同事負責2個區間共4個隧道的掘進工作。2019年底,他駕駛盾構機破土頂出洞口,這標志著施工區間全部貫通。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是一名“開拓者”。
27歲的張誼是安朋飛的“黃金搭檔”,作為盾構機維保員,他帶著扳手等工具,在盾構機推進時進行巡查。如果出現耽誤推進的問題,他要立馬維修,當機器停止或是換班時間,他還要集中檢修。每次刀盤轉動之前,他要注入黃油進行潤滑,否則齒輪會出現磨損。
盾構機的光氣電液壓系統精密,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牽連到另一個環節,維修工作要用上很多門類的知識。有時,準確快速判斷查找問題根源是難題,張誼一方面多看圖紙學習,一方面請教老師傅。
“我們真正是和泥土打交道。”張誼打趣道,自己可能出現在盾構機機身的任何位置進行維修,隧道里空間狹小,很多時候需要鉆進去。
他曾背靠著管片,雙腿彎曲鉆進三、四十公分的縫隙中作業,也曾爬到機器上方開艙門作業,工服上沾滿油漬和灰塵是家常便飯。
這些年,軌道分公司團總支發揮應有作用,在青年群體中弘揚單位以“敢闖敢試,勇爭第一”為核心價值的“盾構文化”,落實“師帶徒”培養模式,幫助青年進行成果技術總結、儲備工作技能。
前不久,軌道分公司“青年之家”建成,團組織常態化開展青年工友座談會等活動,聽取青年需求和困惑。未來,分公司團總支將在施工一線、工友中間持續開展青年創新創效和技能競賽,助力青年在一線建功立業。